• 首页
  • 本馆简介
  • 先贤传略
  • 展馆导览
  • 纪念场所
  • 联系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现为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同志为本馆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馆最初...

更多>>

  • 《何香凝传》尚明轩著,民族出版社2004年7月。
  • 《何香凝绘画选》何香凝美术馆编,中华书局1997年。
  • 《廖仲恺和何香凝》周兴梁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 《双清诗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 《孙中山廖仲恺与中国革命》陈福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更多>>

  • 传承弘扬革命文化 纪念馆在行动 2024年12月25日
  • 纪念馆临时闭馆通知 2024年12月19日
  • “为了民族复兴”专题展在白云校区展出 2024年09月30日
  • 2024年中秋节假期展馆开放通知 2024年09月14日
  • 临时闭馆通知 2024年07月30日
更多>>

刘天素后人来纪念馆寻访前辈史迹

作者: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点击:|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0日

 

 

图文:罗丽斯

     

10月8日,大革命时期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刘天素的女儿、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曾凡乡教授及其丈夫王天一教授,在他们的学生、本校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刘春霞老师陪同下,到访纪念馆,寻访前辈史迹,并与蔡瑞燕等纪念馆人员交流,讲述她妈妈的故事。

 

 1926年夏,时为北京女子师大学生的刘天素到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考进妇女运动讲习所,受到何香凝的教诲,对她十分崇敬,后随何先生转赴武汉,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担任干事。大革命失败后,何先生为其争取到官费去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教育。1929年何香凝为仲恺农工学校筹款而赴南洋卖画,之后赴欧洲游历考察。当刘天素听廖梦醒说何先生将到法国的消息时,高兴得奔走相告,相约了许多留学生一起到车站迎接。后来何香凝给刘天素题词留念:“民国十九年以国事紊乱寄迹巴黎,晤故人天素于法京车站,异地相逢,悲喜交集,天素留学于法,赠此以留纪念。”并一度在巴黎合租居住过半年。

 

1982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筹建“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曾凡乡教授告诉我们,当时母亲刘天素接受廖承志副委员长的邀请到北京参加有关筹集文物资料的会议,曾教授陪同妈妈前往北京开会。纪念馆现在展出的复制文物、资料中,就有何香凝与刘天素在法国的合影,以及何香凝给刘天素的题词。

 

 

 

在蔡馆长指引下,曾凡乡教授、王天一教授行至展馆内陈列的母亲与何香凝先生合照前,细细端详,十分感慨,也给我们分享母亲过往的历史点滴,很有意义。曾教授说家里还有一些关于母亲的史料,可以提供给纪念馆。

 

中国广东广州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RoomWebDesign

友情链接

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24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

(020) 89003117

jnguan@zh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