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城镇围星村党总支部
5月11日,东源县柳城镇围星村廖氏宗祠迎来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蔡瑞燕馆长的到访,在廖氏族长廖忠波、会长廖定方、理事会成员及镇党委副书记张国华、宣传委员何国良、镇文化站站长廖丽芳等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柳城镇围星村廖氏宗祠,并在何委员的邀请下,向在场的理事会成员、村民讲起了宗族文化的传承及廖仲恺先生、夫人何香凝女士的革命事迹。
宗族文化的传承。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姓氏文化传承了千年在姓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家族史和姓氏文化。一般家族文化都包含:礼仪习俗、家谱、家祭、家法、称谓、门第、名号习俗、信仰、图腾等。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下的名族世家,都会有家谱、家训、祠堂、图腾、故事传说等,这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族谱的修缮、宗族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一脉相传。“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理解并逐渐产生的敬畏与尊重,是一个国家长期积淀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种民族心理活动。文化自信不仅具有深刻的广泛性,而且具备明显的传统性,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是现阶段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现阶段培育文化自信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廖仲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1997年,廖仲恺从美国旧金山陪同母亲回到祖国。甲午战争的惨败,戊戌变法的夭折,使他一心想着寻求救国道路,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他在日本聆听了孙中山的革命演讲,非常佩服,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担任广东省军政府总参议,并且兼管财政,在几个月时间里,把广东财政整理得井井有条。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他担任财政部次长,全力整理财务,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
1922年6月,他被叛将陈烱明逮捕囚禁,后经夫人何香凝多方营救,8月获释。此后他代表孙中山与苏俄代表会谈。
1924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决要把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付诸实施。1925年8月,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相互勾结,密谋策划,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口,将他暗杀了。
廖仲恺,男,(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邓颖超评价:“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建树了光辉的业绩。他们坚持原则,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廉洁奉公,不断进步,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廖仲恺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他真诚地主动地同共产党合作,热情地支持工农群众。廖仲恺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坚定地认为“想要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复兴的关键。因此,在他的活动中,始终自觉地信守两党的共同纲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和共产党人取得一致意见。他支持共产党人在党政军机关中公开活动,并且不断把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推荐到重要岗位上,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他领导的工人、农民两部,部务都分别交给了部的秘书、共产党员冯菊坡和彭湃,还让彭湃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讲习所主任。周恩来从法国回国,廖仲恺亲自迎接他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他和李大钊、毛泽东、苏兆征、邓中夏、林伯渠、吴玉章等著名的共产党人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经常共商国民革命的大计。他的真诚合作、虚怀若谷的态度赢得了共产党人的尊敬和爱戴。
廖氏先辈廖仲恺何香凝的故事对后辈的教育意义。廖仲恺、何香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这样的先辈使我们自豪骄傲,我们应该更加爱家爱国!做更多为家为国争光的事。不给宗族丢脸,不给国家丢脸。
最后,蔡教授提到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史、族史、党史、国史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的宗族梦和中国梦是相互联系的!